日本茶以綠茶為大宗,並將綠茶栽培和應用發展到極致。

和中式綠茶的差異在於,日本茶是以蒸製的方式(又稱蒸菁)來停止酵素作用,而中式綠茶是以釜炒的方式(又稱炒菁)。

比較特別的是,日本首創了覆下園栽培法,也就是遮光栽培法,這種栽培法導致茶葉的茶胺酸較多,比較甘甜。

日本頂級的茶,像抹茶、玉露都是覆下園栽培,收成前遮光約21天,甚至更長。

另外冠茶(又稱被茶)也有遮光,只是遮光時間較短,約7~10天。台灣近年也有這種作法,目的也是為了增加甘甜,但並未給予特定名稱,依然通稱為綠茶。

日式綠茶種類繁多,以下僅介紹幾種最常見的:

  • 抹茶:抹茶為日本乃至於世界最好的茶(口感或許各有所好,但健康效益絕對第一)。
  • 玉露:和抹茶一樣是經過特殊的被覆栽培,故有特殊的營養成分和風味,也是頂級的綠茶。但因為抹茶是磨成細粉完整食用,比起只喝茶湯的玉露,我們能吸收到的營養成分多很多。
  • 冠茶(被茶):因為也有短期的遮光栽培,所以口感比一般綠茶甘甜。
  • 煎茶:日本人最常喝的茶種之一,又分普通煎茶和深蒸煎茶。深蒸煎茶的蒸菁時間多了2~3倍,影響是口感更圓潤滑順,但茶葉成品比較纖細且容易粉碎。
  • 番茶:也是日本人常喝的茶種,一般餐廳也常供應。番茶種類繁多,一般是比較沒那麼好的夏茶或秋茶,部位也是比較次等,如老葉或莖的部位,有些是製作煎茶篩選出來的次級品。此外,有些番茶是指地區性特殊的茶種,例如京都的京番茶是具有特殊煙燻味的茶種。
  • 莖茶:日本上等綠茶製作過程中,有一道篩選的過程,只留本葉,其餘篩除。篩除的部分包括了莖、芽、屑等,其中莖的部分便被做成莖茶。因為是篩掉的殘料,通常價格低廉,但如果是來自於玉露的殘莖,則仍具一定價值,甚至有自己的名稱,例如「雁音」、「白折」等。
  • 芽茶:一樣是上等茶的殘料,雖然稱之為芽,但並非一芯二葉中的芯(嫩芽、嫩葉),而是發育不良的細芽。儘管如此,芽茶仍是不錯的茶,一般來說,比較甘甜。如果是來自於玉露的殘芽,就更珍貴,日本關西地區稱之為「盡」。
  • 焙茶:其實是後製程做了高溫火炒的次級綠茶,但很討喜,因為多數人會喜歡煎炒後的焙火香氣。通常是用番茶、下等煎茶或莖茶去煎炒。焙茶的抗氧化成分較少,健康效益較低,但好處是諸如咖啡因的刺激物也減少,所以較不傷胃,也較少副作用(抹茶因為豐富的茶胺酸,也幾乎沒有副作用,卻又能保有豐富的健康效益)。
  • 粉茶:同莖茶、芽茶一樣,是上等綠茶製程中篩掉的殘料,只是更「殘」一點,基本上是茶屑(不是粉,和下一項粉末茶不同),所以價格低廉。因為已經是細屑,沖泡快速,茶香散發甚快,但茶味偏苦。日本壽司店的茶包或茶原料多以粉茶為主。
  • 粉末茶:日本迴轉壽司店常看到的即溶茶粉就是粉末茶。用台灣的說法,其實就是綠茶粉。但因為綠茶的來源不同,所以茶粉的風味也不同。在台灣,基本都是炒菁的綠茶做成;在日本則是蒸菁的綠茶。但是同粉茶或焙茶一樣,幾乎沒有人會用上等茶葉去做粉末茶,所以雖然粉末綠茶(綠茶粉)看起來跟抹茶有點像,但口感和健康效益都大不相同。

最後修改日期: 2023-03-14

作者

留言

撰寫回覆或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